高齡獨居者要注意的5個居家生活老問題
文:王冠樺
什麼是「高齡獨居」? 台北市政府對「獨居老人」的定義條件如下:
一、年滿65歲以上,單獨居住本市,且無直系血親卑親屬居住於本市者。
二、雖有同住者,但其同住家屬無照顧能力。
三、同住家屬一周內有連續3天(含3天)以上不在者, 列入獨居,但間歇性不在者,不予列入。
四、夫與妻同住且均年滿65歲,且無直系血親卑親屬居住台北市者,列入獨居。
夜半12點,突然傳來陣陣塑膠的燃燒味,前陽台、後陽台以及樓梯間都仔細檢查後,卻找不到引發臭味的源頭。夜已深,只好上床準備就寢,而化學燃燒的味道卻越發濃烈,也因前陣子住宅地下停車場有電動車自燃的陰影,最後還是抵不住心中的不安而起了身。走到地下停車場察看,沒有異狀,一層層走著樓梯尋找,還是沒有所獲,只有更加濃烈的燃燒味。
轉眼,午夜12點半,既怕打擾到熟睡的鄰居,又怕真有危險時大家錯過了救命的時間點,帶著忐忑的心按下鄰居的電鈴。出來應門的是快70歲的女主人,她被我的門鈴聲而吵醒,也因此才聞到陣陣的燃燒味,當她呼喊著男主人出來察看時,我在門外聽著男主人的回應,他正因為腳痛而起不了身不想出門。我與這位女鄰居,又在住宅附近搜尋一番,在還是找不到燃燒原因的情況下,我們只好逐戶按門鈴告知大家,並請幫忙確保家中的電線與火源,雖然最後還是因為沒有找到問題的源頭而散會,但這次的夜半驚魂讓Grace有一個發覺。
天啊 ! 同棟住戶中竟然好多70歲左右的長者,有小孩不同住的獨居夫妻、有高齡8、90歲與單身子女同住的長輩。因為少子的現況,平均一戶生1~2個孩子,成家後的子女另有住所、獨身的子女有在外打拼居住而不在身邊、同住的子女也有因為年紀增長而成了老老照顧的情況。
依「10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統計,65 歲以上「獨居者」達 57.1 萬人(其無子女者 6.9 萬人),但65歲獨居者依衛生福利部統計,111 年底列冊需關懷獨居老人約4.5萬人。兩者間的差異主因中央政府尚無統一管理機制,現行獨居者的安全是由各縣市政府自行制訂與管理,獨居長者更需要自行通報才會被列冊關懷。其中一些不與子女同住的長者,因子女住於同個城市內所以不被列入;與子女同住,但子女白天就職不在家需要獨居的長輩也不被列入;這些高齡且獨居的長輩,與多數時間自己獨自在家的長輩,在居家與日常的安全,更常是政策上的一個漏洞。
在台灣,長輩們大多喜歡在自己習慣的房屋中慢慢地老去,如何為長輩或自己在高齡且獨居的歲月中,安排一個安全又合適的老居,Grace提醒您高齡獨居要注意的5個住宅生活老問題 :
- 居家房屋修繕
當長輩或我們自己的年紀越來越長之後,一直居住的房子也有了它相當的年歲,它是不是還適合年老後的父母或我們居住呢?「老舊的屋況」是許多長輩發生風險的來源,牆壁龜裂、管線老舊、潮濕漏水、照明昏暗、地板不平……等,除了住宅結構的安全外、線路走火的風險、行走中的風險是老居中需要修繕的考量。
退休後到達終老,長達20-30年的居所如何安全又舒適,是子女們對父母住所安危的擔憂、更該是自己為自身避免危險的安排。
- 居家物品斷、捨、離
幾位朋友分享著各自家中父母年長後的狀況,有因年長少動,將物品隨手放在易取得的地方,而成了好幾座小山丘;有因體力下滑,家務整理不再那麼的辛勤,而灰塵堆積;有因惜物,而收集不少物品,等著哪一天可以回收再運用。
親子間因此而吵鬧事小,但因此而造成居家的走道危險事大。當理解與體會到人年長後可能的思考與身體機能狀態後,不論是為長輩或未來的自己,居家物品的斷、捨、離等不得,因當人年紀漸長時,我們的體力與精力是走下坡,年輕時做起來輕鬆的事,年長後常是使不上心或使不上力。省去生活中不必要的物品,留下足夠的用品,讓整理簡單、拿取方便、行走安全,是居家安全中重要的一環。
- 居家輔助裝置
醫學統計人30歲後,身體的肌肉便會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流失,而到了60歲以後,肌肉流失的速度會更急劇。除了透過運動來鍛鍊長輩與自己的肌肉與肌耐力之外,在常行走的居家走道、易濕滑的廁所與半夜需要起身的床邊,可以裝置「安全扶手」作為輔助,以減少長輩們因肌力不足而跌倒的風險,也能讓他們在習慣的環境中自由與安心的行走。「跌倒」所造成的體傷,對於年輕人的復原力來說可能輕而易舉,但對於長者來說,小則骨折不便,大則因此而衍生退化、失能、失智或死亡的風險。
- 運用科技分工
家有獨居長輩又無法24小時陪伴的子女,可以透過裝置「攝影機」或「紅外線感應器」,關懷家中長輩居住的狀況與安全;家中可以安裝「煙霧偵測器」和「一氧化碳偵測器」,在火災與可疑氣體飄入時,以提醒長者多警覺與觀察。關於家務的分工,不論是洗碗機、掃地機、採買宅配、Uber Eats……等,都是降低長輩因體況無法家務勞動的好幫手。
獨居的單身貴族也可以在符合各縣市政府訂定的條件下,申請裝置「緊急求救按鈕」,讓獨居長者在家中身體不適或緊急危險時,可以立即按壓攜式按鈕,即有24小時的服務人員提供長輩需要的協助。而不符合申請條件的獨居長者,則可以透過自費租用,享有緊急協助的服務,也為自身的安全與需要提供即時的救援。
- 居家安全認知溝通
家中的腳踏墊需止滑、廁所地面需乾燥、擦拭的抹布不落地、路面的雜物須排除……等,這些易讓人滑倒或被絆倒的因素是看的到的外在障礙,但減少它發生的機率是需要家中成員與獨居者的「認知」與「共識」。「知識」與「習慣」是需要不斷堆疊與修正,而努力學習與執行的目的都在於讓獨居的長輩或自己,能身處在安全的居住環境。
Grace小提醒 :
「高齡」與「獨居」是現在社會的常態,更是一個你我都有機會發生的狀態,想著「如何照顧好自己,讓自己安全與健康」,就是不麻煩別人,也讓自己身體自由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