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宗教看理財規劃

從宗教看理財規劃

圖片來源:Freepik

文:楊馥瑄

有一句話說 :「談錢真俗氣」,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慈善家都是有虔誠宗教信仰的人,甚至現在有伊斯蘭銀行,可見理財和宗教也脫不了關係。(所謂伊斯蘭銀行,是指只提供遵循回教律法(Sharia)的金融服務與工具之銀行,俾滿足穆斯林希望能遵照宗教規定來處理自己的金融事務之需求。)到底宗教對於理財有哪些看法,和理財規劃又有哪些觀點的異同呢?下面試舉三個宗教讓我們一窺究竟。


一、回教 :


回教律法不允許涉及下列任一因素的交易,包括:

  1. Riba,在阿拉伯語中的原意是「生長、超過、增加」,後來泛指債主向債務人收取的固定利潤。
  2. Gharar,其字面含義是“風險"或“不確定",由於其具有風險本質,因此使得此類交易如同賭博一般。
  3. 賭博(Maisir),與此有關者為具有投機性質的金融交易如期貨與選擇權。
  4. 禁止(Haram)產銷的商品與活動,如猪肉、酒類與賭場等。

二、佛教 :


以佛教來說,佛陀曾經開示理財的四個原則:在家弟子應將所有收入的分成四份,一份作為日常所需、一份發展事業、一份準備急用、一份用來行善。如果大家都能本著佛陀的四分法來理財,我們的社會一定是充滿菩薩行的安定社會。


三、基督教 :


在「基督徒的投資與理財」這本書中,以聖經的觀念,提到如何把神所賜的錢財作最有效的投資與管理。金錢如流水,如果我們只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箴二三5),處心積慮的拚命經營、賺取,用心的儲存、積償,自以為這樣就可以「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了」,仿如無知的財主(路十二16-21)。殊不知,股市崩盤,一洩千丈,生意經營不善,調度失靈,景氣不佳,工廠裁員……等等,眼看錢財長了翅膀,如薦向天飛去,心猶不甘,徒增憂鬱而已。

理財是一種生活態度,好好理財就跟宗教信仰一樣是融入在生活當中的。並且我們可以發現,財經專家提出的觀點和宗教對財務的觀點來說,是有高度的相關性、而且無違和的。

 

理財規劃的步驟
  • 第一步是設定目標,這個目標不是數字而已,應該是一種價值觀,是對美好生活的願景,每一個人需要的數字不同,有的人一個月2萬元生活費就可以滿足,也有人20萬覺得不夠,優秀的財務規劃師在協助人們找出需求、設定目標時,會善於引導,並且讓當事人清楚自己的風險屬性,以勾勒出量身訂做的目標。
  • 第二步是了解現況,透過財務報表和現況分析可以知道目前的收支狀況是否合理?是否有把辛苦賺來的錢按照所能承受的風險屬性作最有效的投資與管理,錢不是越多越好,多有多的煩惱,在達成目標的前提下,承受最低風險來追求合理報酬,這是財務顧問要協助客戶做檢視的。
  • 第三步,在目標與現況間需要設定達標的各種策略、方法、工具,就好像GPS導航一樣,知道目的地和出發地,就能客觀有效率的規畫出各種路線,並分析不同的工具和做法,將產生不同的成本和效益。
  • 最後一步,就是將全方位評估後所制定的方案,執行並定期檢視、滾動式調整。

 

對大部分人來說,收支管理和債務管理,通常會是第一件要做的事,能夠開始執行,把收入按照用途劃分後才支出,而不是隨興消費,這就開啟了成功理財的第一步了。

理財規劃是多元且貼近生活的,好的財務規劃顧問,除了在各種金融客觀因素上提供建議,也應該要考量顧客在各種不同宗教信仰上對於財務也會衍生出不同的價值觀,才能提供更全面完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