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TF收益平準金之亂來看投資人投資偏好

從ETF收益平準金之亂來看投資人投資偏好

攝影師:rawpixel.com

文:黃雅玲

台股ETF琳琅滿目,配息方式也五花八門,其實從台股股票來說每年的5-8月是除權息高峰,有季配息的股票屬於少數股票如台積電等,有沒有想過季配息的ETF以投信的角度要怎麼操作,才能達成季配息的次數跟穩定的配息率?

最近金管會除了針對[分紅保單]內容進行規範外,也開始要管制所謂的[ETF收益平準金];根據今年國際證券監理官協會所頒布的[ETF健全準則]成為監管ETF的參考依據,其內容並從三方面控管:動用來源、配息政策,資訊揭露。


收益平準金機制

收益平準金機制是為了達成一定水準的配息率而設立的股息發放機制,資金來源是從投資人投入金額撥入部份水位放入收益平準金機制裡,而這有可能變成配息來源來自投資人本金部位,這也是投資人在投資時會看到的基金公司警語:「本基金之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平準金支付

收益平準金設立是為了避免短期內單位數大增而稀釋配息金額,因為所有投資人持有期間的長短不一,為了公平且穩定配息率而特別設立的一個機制,用意良善,但也因爲資訊目前相對不透明,並且頻繁動用收益平準金,造成投資人不滿。

而站在金管會立場,自然希望ETF配息也可以回歸本質,取得的股利及債息,才是真正所謂的配息,所以才會有這次要求規範使用原則跟資源揭露。但爲什麼會有收益平準金的機制的產生?


投資人投資偏愛

根據金管會統計,目前有收益分配的ETF高達146檔,其中有23檔建立收益平準金機制。

我們可以從以往大賣的投資商品就可知道國人偏愛配息型投資模式:從以往的國民基金—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型基金到近年大賣的安聯收益成長基金AA穩定月收類,再轉往這二年投信推出大量的高股息ETF,如0056元大高股息、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等,也正因為這種趨勢,業者趨之若鶩不斷推出各式各樣不同的配息型商品,為了穩住高配息率吸引投資人的目光,因而設計出的股息發放機制。但這樣的商品或投資方式真的適合投資人嗎?

站在財務顧問的立場上,配息型ETF或配息型基金其實並不適合放在青年或中壯年的投資部位裡。


退休準備金

舉例勞工來說:退休準備金有三大部位:

社會保險的勞保、企業保襝的勞退以及自己準備的儲蓄退休金。而配息型投資商品是屬於退休後因為沒有工作收入因而用儲蓄退休金產生的的理財收入替代。

我們要如何準備好儲蓄退休金:

在進入社會的前期,我們應先做好收支管理勤於儲蓄;在中期則應該要累積資產勇於投資;接近退休期則保全資產分批轉存投入較保守的退休商品裡。


72法則

在累積資產的過程裡,複利與時間是成功累積資產的重要因素,要知道所謂的72法則—每年6%的投資報酬率以"複利"計算12年就可增長一倍的投入資本;但當每年投資報酬率下降至3%時,以"複利"計算卻要24年才可增長一倍的投入資本;由此可知投資報酬率下降的越多,累積資本增值的時間越遞延。

而配息型商品則是每年或每季提撥出股息出來,等於稀釋投資部位,反而無法達到累積資產的效益,若沒有再持續投入投資市場,反而會影響長期的投資效益跟累積報酬率,也因此若未到退休階段時,應以累積資本利得的理財工具為主要投資標的,利用長期投資的時間跟複利效果進而達成累積退休儲蓄準備金。

投資資訊來源太多,若沒有正確的理財知識與理財觀念,很容易選擇出不符合屬於自己人生階段的理財策略,如果在投資上有任何的問題,也可找尋信任的財務顧問共同討論,才不會步入投資盲點或投資陷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