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究竟去哪了? 做好記帳和資產配置,守住你的每一分錢
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文: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 粘景昇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理財也成為人生的重要課題之一。面對央行不斷的降息,不少人意識到放在銀行的存款利息越來越少,因此解約定存轉而投入股市積極投資,但這就是所謂的理財嗎?
「理財是什麼?」
看似簡單的問題,但許多人卻答得不甚確定,「理財=投資」是多數人的答案,所以只要有投資,就是做好理財了嗎?
筆者認為理財的精神是「資產分配」,也就是把我們的錢,做好適當的分配與規劃,讓每一分錢都能發揮效用。
聽起來很深奧的一段話,其實有個方法可以簡單的檢視我們的資產分配狀況。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收入分成四個項目:生活開銷、負債、儲蓄投資與風險管理。在這四個項目,做適當的比例分配,以達到資產分配的效果。
- 生活開銷;賺錢就是為了生活,每天睜開眼就是柴米油鹽的生活開銷,也是佔支出最高的一部份。但過多的開銷,容易變成月光族,建議可以控制在收入的40%內。
- 負債:負債雖然可怕,但良性的負債可以讓我們現在和未來更好。就學貸款,讓我們可以充實自己,獲取好學歷;房屋貸款,讓我們組織美好的家庭;…等等。但過多的負債,或高利率的貸款,會讓生活充滿壓力,薪水一進來就得償還一大半,漸漸失去工作動力。「理財先理債」,檢視自身的債務,優先償還高利率,並建議把負債控制在收入的20%內。
生活開銷+負債=支出,如果我們能把支出的比例降低,相對可以規劃儲蓄投資的比例就越高。
- 儲蓄投資:講到存錢,說到投資,很多人的眼睛就亮了起來。在這微利又薪水難漲的時代,能多一點非工資收入,就是生活的小確幸。不僅如此,儲蓄投資更是為了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每一分錢的累積,都讓我們離夢想更近。建議每個月能有30%的收入規劃儲蓄與投資。
不過在進行投資前,千萬別忘了先存好一筆至少能支應六個月生活費的「緊急預備金」,在我們生病、意外或失業時,就能緊急派上用場。 - 風險管理:理財規劃,很多人會忽略了風險的重要,指的是人有旦夕禍福的不確定性。前面提到的緊急預備金,雖然可以應急短暫的生病與意外,但面臨失能或長年病時,不僅不足以支應,還得啃食多年累積的儲蓄老本,使得原本計劃好的人生目標也越來越遠。如果用收入的10%規劃保險,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當風險來時,一樣的一塊錢放在銀行還是一塊錢,而放在保險公司,卻能發揮不止一塊錢的價值。妥善的保險規劃,用可預期的保費,帶走不可預知的風險,讓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更踏實面對。
經過上述一步步的解析,您是不是也拿起紙筆,開始檢視自己的資產配置呢?又或者,腦海萌起「我該如何開始理財呢」的想法?理財的第一步,我們可以從「記帳」開始。善用記帳APP,能方便紀錄我們的各項開銷,但避免形為流水帳,更重要的是必須「定期檢視」支出內容,量化每個月的開銷有沒有控制在收入的40%內。透過長時間的記帳,進而改變消費習慣,還能讓我們省出更多的錢來儲蓄投資。
「做好理財是不是就能致富發大財?」您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迷思?
「存錢,是為了走更遠的路;理財,是讓路變得好走。」做好理財不一定能發大財,但能讓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照著計畫前進,一步步達成我們的人生目標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