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課稅有陷阱?這些事項你該小心….

連結:Pexels 

文:理財豪JOHN領

這篇文章,源自底下這篇連結裡的不幸故事,請各位先看完它,我們再開始今天的觀念討論喔!

虧爆!為1.6億保險金,先繳2千萬遺產稅,沒想到最後卻拿不 到錢

昨天的CFP群組異常熱鬧,為這位洪小姐的遭遇默哀了一個下午,不過站在一個專業人員的角度來看這件事,當然不能隨波逐流,隨便喊喊法律不公或保險公司不仁,博眼球就算了!

= = = = = = = = = = = = = = = = = = = = 

針對很多人對於實質課稅的誤解,我想有些重點要釐清一下:

一、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常接到諮詢一些旁門左道的方法,John解釋風險並給了合法減輕稅負的建議,
但對方總會加問一句『我朋友也這樣做,沒有問題呀!

根據中華民國稅捐稽徵法第21條的規定,稅捐稽徵的核課時間長達七年,實務上有很多被判定需實質課稅的案件也不是當下就被舉發,經過三五年才收到補稅單的大有人在

即便這位朋友過去真的超過七年沒被舉發,也不代表你現在這麼做會沒問題,最近幾年所有公家資訊都慢慢透過電腦在整合了,電腦勾稽已經不是難事,還有這麼容易躲得過嗎?

所以奉勸大家真的不要冒險,事前就應該找專業顧問確認好風險,就像顧好身體健康不是靠健康食品,也不是靠醫生,是要靠平常找教練做運動,畢竟預防勝於治療

二、真的會吵、就有回報?

還有些人會給我這樣的訊息:
『現在有消保法,也有專門幫忙申訴的顧問或律師,真的被抓到再請他們幫忙就好啦!』

我沒有立場,每一場訴願也因為條件不同結果不一,但你的訴訟代理人告訴過你訴願成功機率太低這件事嗎?

稅務行政救濟勝算低,人民如何相信政府

我想這件事或許對你更重要:

不管訴願勝負,律師或代理人的錢你一毛都不能省,而且因為事件發生過後,攻防燒腦的程度大增,通常要價都不斐,真的要省事前微薄的顧問費來花後面更大條的費用

三、只追漏少,不評公道。

講白了,實質課稅就是政府怕你應該繳給他的錢漏掉了,所以千方百計想盡辦法要追回政府該收的錢。

至於你們私領域的合議,政府一律不管

也就是說,當一張保單、或一個生前贈與,或其他有可能被列入實質課稅的事實,被政府用實質課稅追稅了,保單的錢還是會回歸指定受益人、贈與的房子歸受贈人,不會因為被課稅而有變動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爸爸買了一張保險,受益人寫兒子,結果這張保險被實質課稅了!
這時候因為牽扯到遺產被多課稅,所以女兒分到的變少了,女兒便來申請將這筆保險金併入遺產大家一起分配比較公平。
但受益人既然指定的是兒子,根據法律規定就只會給兒子,不可能更改了!

結論是,保險被課稅大家出,但是保險金兒子獨拿。

遺贈也是一樣,送出去就是受贈人的,只能認命了!

四、找對管道,告對名號

其實在很多的判決裡,並不一定是告不贏,而是開頭壓根告錯名號了!

在這個案例裡,其實假如洪小姐剛開始不是申請複查要不要補繳這個稅,而是針對她並非受益人,申訴國稅局應針對實際受益人課徵遺產稅,或許還有機會能勝訴!

當然實際的攻防未必如John說得那麼輕鬆,所以還是應該諮詢專業的代理人或律師,找對對象、申訴對原因,勝率會高得多!

= = = = = = = = = = = = = = = = = = = =

結論

實質課稅立意良善,是一種政府的手段,一種讓稅負更公平的方法,但因為法律設計的不完全,難免會造成一些冤案的發生!

怎麼避免冤案?

事前謹慎的評估,除了業務人員的說詞之外,最好多徵詢一位專業顧問的意見,盡量避免爭議產品出現在自己的配置當中,就算真的需要配置,也應該適度了解可能出現的風險,評估自己是不是能接受,再來配置!

事後真的發生風險,也應該第一時間尋求專家的協助,針對應該申訴的對象,找到適當的申訴目標,備妥完善的文件,爭取自己的權益。
千萬不要隨便告,胡亂主張,贏的賭局賭到輸,得不償失!

John還是那句話,除了您熟悉的業務人員,請將「專業CFP財務顧問」放在您的選單中,諮詢只是一個低成本的小動作,卻很可能讓您避凶趨吉,化險為夷!

祝大家都可以平安避開實質課稅,放心享受資產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