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實領的現金股利比通知書上的金額少?2點延伸思考
文:邱玉茹CFP
收益分配通知書和實際收到的現金股利,您會核對嗎?還是有被動收入進戶頭就好了呢?
這是理財規劃客戶Beryl在0050配發現金股利那天發給我的訊息,問:為什麼收到的現金股利和ETF收益分配通知書上的金額不一樣?之前都沒注意到耶!
Beryl的理財目標主要以退休生活費、未來醫療費準備為最大方向。投資哲學偏向長期投資於大盤,定期做再平衡;可以安心理財,擁有更多時間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在明確的理財目標,清楚自己的投資哲學,所以投資組合以ETF為主要標的。
一、為什麼實領現金股利比通知書上的金額少?
ETF本質上為基金,資金的保管和進出要看「保管銀行」。如果ETF的「保管銀行」和投資人證券交易的「銀行帳戶」為不同家,配息的時候從「保管銀行」匯款至投資人的「銀行帳戶」,此時會被收取跨行匯款的手續費,每匯款一次即收取一次。
以Beryl的0050為例,實際收到金額比通知書上的金額少10元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的銀行帳戶跟0050的保管銀行不同,所以被收取10元的匯費!
二、台灣常見ETF的保管銀行和年配息頻率表
*此表僅為實務分享,不為投資標的建議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投資組合含有多檔標的,可以分散公司倒閉的風險,不過若總配息次數多,那麼被扣的匯款手續費可能也是一筆成本。如果上表的5檔ETF各持有一張,且帳戶非保管銀行帳戶,那麼一年會被扣多少的匯費呢?
三、現金股利匯費的2個延伸思考
延伸思考1:各家匯費收取金額可能不同,每次匯費10元看似不高,但若投資組合標的數量不少,且配息頻率高,那麼每年被收取的金額累積起來也是會影響年報酬率!
延伸思考2:是否有必要為了省匯費而分不同證券戶管理?這時候就需要考量管理資產所花費的時間,以及每一到兩年做投資組合再平衡所花費的時間,時間成本不影響本金報酬,但卻是我們的隱形成本。
接下來您可以怎麼做?
。檢視您的資產配置與投組。
。尋求CFP理財規劃顧問協助分析財務現況
凡事都一體兩面,多方思考才能做對適合自己的財務決策!
四、玉茹的話
實務上協助客戶做理財規劃的時候,數字高低不一定是決策的關鍵,反而是我們的理財目標、投資哲學、管理便利性……等也是考量點之一。
投資理財是一輩子受用的知識常識,希望能藉由部落格與IG的分享,將正確的理財規劃觀念傳遞給您。
玉茹秉持著「工作、生活先過得開心,理財規劃才能夠1+1>2,加倍快樂!」這樣的信念,期望能扭轉台灣人理財規劃的習慣。
理財規劃,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評估財務現況,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理財目標吧!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留言或來信給玉茹:cfpalicechiu@gmail.com了解~